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不断努力学习
但当成绩到达一定程度之后
你会不会因为追求更高的分数
而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为晋升而不断地加班工作
但当职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你会不会因为追求更高的职务
而忽略了工作的真正价值?
由于行为的真正力量和持久动力是来源于我们个体内心的态度。外在约束对人的作用是一时的,当一种外在的刺激不存在了(如老师表扬、金钱、名利等),个体就可能失去解释行为的理由,认知产生不协调,便会终止表现这种行为来获得认知上的平衡,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他通过实验发现,如果人们因为外在的奖励而去做某件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低估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相反,如果人们是出于内在的兴趣和动力去做某件事儿,那么他们就会更加重视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
在家庭生活中的夫妻会有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的情况;但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产生了作用,两人不自觉地将情侣关系的定位留于浅表的“施予和获得”这个利益层面的原因,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感情交流、生活适应和个性融合等等方面。
家长们过多用金钱和礼物来“奖励”孩子学习。刚开始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但却会让孩子逐步丧失学习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一些商家高喊“最后一件!”“清仓狂甩”。这是商家的饥饿营销手段,用“再不买就没有了”的外在理由,掩盖你实际需要的内在需求,刺激消费者购买。
明确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并将其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内在动力更有持久性,因为它建立在个人的兴趣和热情之上。同时要注重精神的奖励,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人的上进心。但奖励是一种策略,它更应注重精神上的沐泽,激发内在的动力,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否则就会增加更多外部理由。
找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动机,远比没有思考清楚而直接开始做要好的多。
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我对这个结果的感觉是什么?”“我可以从这个事件当中得到什么启示?”以开放的心态,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你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结果。
不要赋予过于充分的外部理由。人习惯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外部理由总是显而易见,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但是一旦支撑衰弱,行为也就失去了动力。减少外在支撑,就是减少我们失去动力的契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