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欢迎您!
心首页 心知识 宽心百科 正文
新闻详情
学点儿心知识丨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2023年02月14日 10:13

助管

一、仪式感

相比事事轻松的暑假,寒假的buff叠满了,它意味着忙忙碌碌,意味着走街串巷,意味着阖家团圆,意味着噼里啪啦,意味着长长肉肉。

过年似乎总有那么多有仪式感的流程:放鞭炮、贴对联、大扫除、穿新衣、拜年要红包、立flag、拍全家福、上坟祭祖,吃团年饭……

                         

充满了仪式感的新年总能让人满怀期待又十分满足。

是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是一种集体行为,个体一旦认同集体的某种观念,便会对该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契合仪式象征意义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新年的仪式,不仅仅能让我们加强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联结,也是在告诉我们迈入了新阶段,我们会对新的一年充满了信心、希望、期待和美好愿景,而这份情感也在驱动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和努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春节习俗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展现。期待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二、爱与归属的需要

在中国的集体潜意识和传统文化中都强调的观念,正所谓与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一年再忙,在春节时我们也要回家看看,看看长辈看看先祖。一想起春节过年,我们脑海里常常浮现温馨的画面和色调,蕴含了太多浓烈醇厚的亲情,让人难以忘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春节回家团圆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彼此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以及相互鼓励的温暖氛围,能满足我们内心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和家人们在一起,与亲朋好友的相聚、互动与问候,温馨的氛围和亲密的关系,能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愉悦,极大满足了爱与归属的情感需要。这种关系,能够疗愈和舒缓因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身体与心理上的压力。

三、心理暗示

我们会在过年的时候贴春联,注重讨口彩。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将固有认知与语言自带的象征性融合。如: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由原本心理上的驱逐鬼怪,变成了辞旧迎新的吉祥物。

贺年、团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汇聚着人们的亲情、友情、恋情。年是游子的盛会,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

这些看似平常的新年习俗中,都保留了许多我们对节日赋予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将认知与情感等概念挂钩,营造出更和谐的社交氛围,也给参与者带来积极心理暗示。